实验室现已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、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,现有固定人员96人,其中正高职称16人,副高职称38人,中级职称36人,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为56.2%,中级职称人数占比为37.5%。
实验室学术队伍中,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带头作用,引导实验室重要学科的发展。实验室现有“国家千人计划”1人,“上海市千人计划”1人,上海市领军人才4人,行业领军人才6人。实验室外聘院士3名,外聘国际顶尖专家2名,外聘国内知名专家10名。现有博士20人,硕士59人,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占比82.3%。固定人员在读博士有8名,在读硕士有3名。
实验室十分注重研究队伍建设,着力培养青年学术骨干。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平均年龄为38.1岁,其中30-59岁的77人,30岁以下的15人,60岁及以上的4人,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学历层次高、学术造诣深、治学严谨、人员结构合理、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团队。
实验室主任——叶晓峰
男,1960 年6 月,华东理工大学毕业,本科学历,基本有机化工专业,教授级高工。上海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,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总经理,中石化上海有机化工联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。上海市劳动模范,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,上海市领军人才,吴蕴初奖获得者,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,2007-2008年度上海市“讲理想、比贡献”科技标兵,上海市工程系列化工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评审专家,2013年受聘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,2017年获“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”。
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,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乙烯催化剂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,目前已在国内主要石化企业实现了进口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,极大的支持了国内千亿规模的聚乙烯产业的发展,每年为石化企业降低生产成本10亿元以上。主持开发了几十项国家级、中石化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,包括国家“十五”和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项目、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、科技部“863”项目、财政部的国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、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、中石化“十条龙”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、上海市“科技兴贸行动计划”项目、二次专利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上海市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等,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G、SLC、SLH和SLT等四大系列30多个牌号的聚乙烯催化剂产品,并组织实施催化剂产品的生产和应用,现已使催化剂产能由最初的40吨/年到700吨/年,生产线由1条到7条,国内市场占有率70%以上,在广州石化、茂名石化、上海石化、独山子石化等中石化、中石油多家企业长期使用,用于生产各种薄膜、管材、汽车油箱专用料、各种中空成型专用料产品,40%产量的催化剂产品用于美国、印尼、利比亚、韩国、中东等国外市场。
获得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近40项,获得各种级别的科技奖项25项,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。为我国聚烯烃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,提升我国石化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技术带头人